2019 年已經結束,回顧這一年,生活軌跡似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,而且感覺 2018 年要比 2019 年更充實,複盤過去的一年,可能每個人都會思考這幾個問題:
- 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?
- 過去的一年怎麼跟自己計劃中的不一樣?
- 今年我該怎麼計劃?
說實話這幾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,說到底前兩個問題都是因為現實與個人成長之間的不匹配導致的,時間在流逝,我們在成長,但是一年過去了發現相比去年還是沒有多大的進步,至於今年該怎麼計劃,計劃不如變化,即使計劃的再好,行動能否跟得上也是一項重大的考驗,對於我自己也沒有很好的答案,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試著回答一下這幾個問題。針對過去的一年我將從以下幾個關鍵詞來進行總結。
- 公眾號
- 自律
- 投資理財
- 多讀書
- 知識體系化
- 有所取捨
- 2020
公眾號#
今年公眾號文章輸出有點少,文章數量還不及去年,還沒有達到去年的更文數量,離目標數量一半都不到,有朋友建議我從其他網站上找文章進行日更,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,但是一直沒有這樣做。
主要是現階段公眾號已進入平穩階段,不再像前些年那樣是公眾號發展的紅利期,只要保持更新就能在某個領域建立一定的影響力,況且已經有一批大號在這樣做,如果做同樣的操作,肯定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,此外給公眾號的定位個人屬性比較強,希望分享的是一些親身經歷的自己實踐過的東西。
今年以來取關了一批標題黨屬性比較強的公眾號,這一類都是通過吸引眼球的標題引導讀者,然後大批不知真相的讀者在評論區開始進行互聯網上的審判等等,同時置頂了一些雖然更新慢但是比較有溫度和價值的公眾號。
雖然更新的頻率有點低,但是還是希望在今年能夠繼續更新,除了技術文章之外,也要有意識的輸出一些深度思考的文章,希望今年能夠在不斷輸入的過程中完成。
自律#
說到自律,這一年除了有一段時間是堅持早睡早起之外,似乎沒有其他自律一點的事情了,無論是讀書、寫作還是板繪都是某一段時間的堅持,以至於這幾個方面都是淺嚐輒止,沒有任何進步,想來《異類》那本書中提到的一萬小時定律似乎還是蠻具有啟發意義的,就是說要想變成某個領域的大師就要至少投入 10000 小時,可能 10000 小時確實有點漫長,但是放在人的整個一生的時間維度上 10000 小時就不覺得長了。
這個理論至少說明了持續性投入的重要性,怎麼才能持續性投入呢,就是要自律,按照五天八小時工作制 10000 小時大概五年時間,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是需要自律來獲得,否則何談持續性投入,自律就是要學會如何約束自己,量變才能引起質變,先有投入才有可能有多收獲。
總之,希望今年比去年更自律一點,Flag 就不立了,因為可能會被打臉。
投資理財#
記得一開始就給公眾號加了一個理財的標籤,但是一直遲遲沒有動手寫,主要是自己還是嘗試摸索中,不想寫出來誤導大家,這一年也算是經歷了市場漲跌的不確定性,至少開始有意識的去關注大盤的走勢,從頻繁操作到耐心持有,漲跌要放在整個投資的時間線上,要有良好的心態,市場絕對不會在一兩天內到達牛市,即使牛市到了,最賺錢的那部分肯定是在熊市積累的那部分籌碼,此外,在買之前一定要給自己一個理由,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擇自己的投資品種。
前幾天的 “降準” 消息一出,像這種貨幣政策調控手段也會間接影響我們的錢袋子。這一波貨幣政策調控利好股市、樓市、企業、銀行等,因為降準意味著市場上的錢變多了,將有一部分資金流入股市、樓市,企業也更容易融資用來解決當前的經營狀況,銀行就更不用說了,降準後放貸多了自然利好銀行,所有當天股市大漲,這一切都會進而影響自己的投資賬戶的收益,可以說任何的調控手段都與自己息息相關。
今天算是理財篇的開端,對我個人來說,理財主要是基金投資,股票雖有涉獵但是一直是實驗賬戶不多說,基金投資方面主要在兩個平台,支付寶上主要是自選基金,買入賣出都是自行判斷,另外一個平台是且慢,我跟蹤的主要策略有長贏指數投資計劃,截至現在已經陸續跟車將進兩年,當然我會在這個策略基礎上遇到大跌時進行私自加倉,以保證持有成本足夠低,此外還利用股票賬戶做做網格策略,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,下面是截至目前的收益截圖:
回顧 2019 在投資理財這方面有一定進步,但是還有很多需要鍛煉的地方,比如耐心、策略的執力、心態等,在投資理財的路上,一定要相信時間是最好的朋友,你能做的就是一定要保證在牛市的時候有足夠多的籌碼。
多讀書#
這一年主要在微信讀書 App 上進行讀書,真正讀完的書籍不足 10 本,讀書時間主要是通勤時間,也就沒有整理讀書筆記,這一點做的不好,這個標籤沒啥好些的,希望明年寫讀書這個標籤的時候可以有更多內容,還是附上微信讀書年報截圖:
知識體系化#
知識體系化非常重要,整理的過程就是知識體系化的過程,在技術方面盡量做填空題,就是要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補充自己缺乏的知識,盡量消除知識盲點,比如看技術書籍就不要循規蹈矩的從頭看到尾,而是結合自己的知識框架,不斷往裡面填東西,那麼具體如何操作呢?
其實很簡單就是將自己接觸到的技術進行分類,這一類工具可以使用有道雲筆記、為知筆記、幕布等,將自己所在領域的知識進行整理歸類,如 Android 就屬於一個大類,在細分為 Android 多進程、Android 動畫、Android 自定義 View、Android 源碼分析等各自成為一個系列,之後就是將一個個分類補充完整,使得知識系統化,最終為自己所用。
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知識體系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、不斷完善的過程,不能一躍而就為了整理而整理,同時結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完善,找到適合自己知識體系化的方法。
有所取捨#
在提升過程中要判斷哪項技能對自己更有幫助,像現在很多 Android 開發者都在紛擾 Kotlin 和 Flutter 到底學哪一個,這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好取捨,如果項目強制要求使用 Kotlin 或者是團隊意願一致使用 Kotlin,那就毫無疑問的抽時間學好 Kotlin 以便盡快融入到項目開發中。
像我至今都沒有怎麼直接使用 Kotlin 進行開發,可能從趨勢角度來說有點落後了,畢竟 Kotlin 出來已經出來很久了,雖然在去年立了 flag 要打算學習 Kotlin,但是今年做了一些取捨將 Kotlin 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了。
一是由於目前接觸到的項目都沒有強制使用 Kotlin 進行開發,也就沒有花時間、也就沒有很大的必要去研究它,如果真要研究它也打算放在業餘項目上出一個 Kotlin 版本順便上手一下,二是相較 Flutter 我更看好 Flutter 的開發前景,所以我打算把更多的時間放在 Flutter 的學習上,當然這是一個需要的過程,最需要什麼就優先選擇學什麼。
這就是一種取捨的思想,每個人精力都有限,技術更迭如此頻繁,而學習最好的動力要麼是工作需要、要麼是興趣所在,否則都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取捨工作。
2020#
過去的一年讓人感受最大的步入社會每個人都會變得越來越現實,有些東西要是放在以前的認知上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,這一年的某些經歷對我以後的成長也是蠻有作用的,2020 年是一個新的開始,這一年可能會有很多變數、也可能會做很多選擇,但是我絕對不會為我作出的選擇而後悔,要自始至終的相信自己,要遵從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,希望在這一年裡能夠突破自己,嘗試一下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。